第23章 元何以灭(1/2)
有句俗语叫:王八看绿豆对眼了。
虽然有些粗俗,但是话糙理不糙,用来形容郑长生和方克勤此时的心情,那是在合适不过了。
一个是博学鸿儒旁征博引,一个是稚子顽童博闻强记。
一问一答之下,尽显国学风流。
方克勤着实惊讶坏了,才多大点的孩子啊。竟然有如此的见地,他都不敢想象,这么一个小脑袋瓜子怎么会容下这么多的东西。
自己的儿子方孝孺十来岁了,又是在自己亲身教导之下,可是跟这孩子比起来简直不是一个等量级的。
说是一个天上,一个地下,那有点夸张,可是真的跟郑长生没得比。
尤其是当他问到元何以灭时,郑长生的回答让他惊掉了眼球。
其实他是看在儒学方面难不倒郑长生,这让他感觉很没面子,于是就抛出自己当年的得意之作来。
当年他就是凭借着乡试一篇文章直指元朝之弊,而一举成名的。
他出这一问的目的,就是要看郑长生活学活用的本事,要知道这可不单纯的是考校学问了,这事关治国理政,这关乎到个人的修为,关乎到眼界的高低,关乎到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人才的问题了。
大多数读书人只知道,之乎者也,你和他谈起来圣人治学,儒家之道,他可以给你侃侃而谈三日不休。
可是谈到治国理政,谈到民生福祉,他绝对会哑口无言。
这就是现状,这就是目前读书人的常态。
可是就是这样,国家的抡才大典还是一如既往的选拔这些人为官。
你说这样的人,能治理好一地百姓吗?能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吗?
这也是他所深深厌恶的,朝廷曾征召他入朝为官,可是说实在的,他真的很不屑于跟这样的庸人为伍。
今日也借着考校郑长生的机会,他可以在指点之时直抒胸臆一吐为快。
多年来,他内心的愤懑和忧国忧民的思虑,压在胸口如同千钧巨石,使得他喘不过气来。
本来按照他的设想,郑长生无论如何也回答不上来的。
这简单的一句“元何以灭”,里面包含的内容太多,太多了,绝非一般的学子能言明的。
别说是一个孩子了,就算是国子监里的太学生,也未必能说的清楚。
可是,就这么一个孩子,才四岁多一点的孩子,竟然侃侃而谈,直指元朝时政的利弊,着实的吓了他一跳。
他现在心中,砰砰的激烈跳动,也幸亏他没有心脏病,如果是有的话,恐怕已经突然发作,命归黄泉了。
郑长生开口太吓人了,简直是细思极恐。
就算是八十老翁,饱学大儒也未必能有如此之论调啊!
“元朝之所以短命而亡,主要的问题是在于一个重要的问题上摇摆不定,那就是到底走什么路线的问题。
元朝的创立者忽必烈,是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。所以,在他当政的期间内,政治形势还算是相对的稳定。
忽必烈是一个蒙古族人,虽然是靠着马上得天下的,但是他对汉文化极为的推崇,元朝的国号就取自《易经.乾篇》中的“大哉乾元,万物资始”这句话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