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尘途雕弓落 > 第62章 长路有云翘前迹

第62章 长路有云翘前迹(2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订婚前夕她跟白月光去了KTV 光辉岁月黑岩 快穿之糙汉劲太大 刀诡尸闻录 福妻好生养 安陵容重生: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 你休想把我从家里赶出去 我家祖传有仙山 重生末世无敌至尊 一婚两制:土豪老公惹不起!

前后房舍的房东都是着急返乡变卖房舍,还都是同乡之人,最后这管事的竟然是两处房舍实际主人,还借此跑了,世上哪有这么巧合之事。

看来这老儿并不知晓这两处房舍都是到了管事手里,那就是说明有人没有走牙行买卖,直接在福昌衙门改了房契。

可这人能直接修改房契,当时何必再辛辛苦苦搞个售卖流程呢?

三郎示意三娘将纸笔递给他,按着思路星星点点的记录下来。

柳瑒看三郎如坐定一般,便知他心里只怕有了计较,于是扯着蒿老实开始说些闲话,眼看着到了申时,三郎才停笔,但并不开口,而是眼神示意两人。

二人会意,毕竟这时候,小小的茶铺已经来了许多闲客,哪里是清净说话的地方。

既然要往内城去,柳瑒便吩咐蒿老实领着他们去内城,找个干干净净说话吃饭的地方,偌大城池也不是今日便能走完的。

找个清净地方吃饭,这对于蒿老实易如反掌,他也明白几个少年男女也不便去风花雪月场所,而内城毕竟聚集达官显贵,还守着衙门书院,找个舒适清雅地方并不难。

三个人跟着这老倌儿便往内城里去。

至于这管事的下落,三人看了这周边地理,便知除非这管事自己愿意出来,否则即便拉上智全宝也无从查起。虽然这厮是跑入内城,但是此人若当时便从安嘉门出去,再到鼎明门也没几步路,出了鼎明门便是海阔凭鱼跃了。

索性好好观察下内城动静,按着柳瑒的说法,这内城才是龙潭虎穴,只是隐藏的极深。

四人从端礼门进来,顺着内城内石廊往灵光门方向走,一路往书院方向来,这边是柳瑒与三娘昨日未走到的,今日便是初窥门径。

扯着闲话,由蒿老实领着来到书院南门外的长街上,这处长街向西与应天门南来的大街交汇,这归德城内城与其他城垣不同的便是,城中心不设钟鼓楼,而是一处方圆百步的广场,其中乃有池塘,这池塘用明沟暗渠与其余池塘相通,乃是内城取水之所。

这书院南街便是为明沟前后围绕,在书院南门外用暗渠引入其中,而这长街背后的明沟便成了一条分界线,再过去的一片房舍与这边呼应,穿过去同样是条长街,只是这条长街对面门户便是高墙大院,皆是富贵人家宅邸。

自书院到豪门便被三条明渠,两条长街区隔开来,只是不同于两条长街面前的明沟都有栈桥连接,唯独背后这条分界线上不设任何桥架,若是这豪门弟子要往书院来,要么依着内石廊绕行,要么走中央大街过十字街头广场绕过来,按着当地书生说法,明沟隔断铜臭气,不使清流便浊流。

只是当初良好愿望早已流于形式,如今书院南大街早已不是士学士作山长时那书卷气了,这长街面朝书院的皆是上等酒肆茶铺脚店,转进小巷则皆是小院人家,有意思的是,这后巷竟然中间用砖墙高起隔绝东西。

三个人跟着蒿老实,老远便有相熟的帮闲上来招呼,看来这老倌儿也是这里常客。

这老倌儿已经拿了柳瑒不少好处,这时候便要拿自己钱来打赏。

本来是这老倌儿好意,但是柳瑒哪里容他,早有三娘掏出三个足银馃子递给帮闲,让他尽心安排。

见了银子,就是见到了亲爹,这帮闲拿出十二份劲头来奉承,毕竟这等清素脚店四五个人的上等席面也就是十来贯的花费。

于是按着柳瑒的意思,安排二楼临街的清净雅间。

至于为何不是朝背街的雅间安排,这老倌儿踌躇了一阵子才斟酌地说道,

“几位郎君,莫看这应天书院在外面有偌大名声,却绝非少年英才读书的好地方,如是寻那读书去处,这应天府最好的去处是芦海书院,我若是把这应天书院的故事说多了,只怕伤了几位读书上进的心思。”

“应天书院可是士学士督办,簋夫子打下来的底子,如何不是读书好去处?”

这簋夫子便是人称学士三才之一的簋璧之,字公桓,乃是天下办学育人的闻人。此人自幼聪颖好学,七岁善属文,十三岁通五经,与辕复、岩介求学于士悦学士门下,后来三人皆成清士峻臣,而为世人称为士门三才,即天地人三才也。其两次应考,初兄病亡而居丧,后父病逝再守丧,以天命不使其考取功名,而放弃科举,返乡兴办起书院,称安定书院。

后士悦学士于应天府兴办书院,乃引荐簋璧之以布衣身份参与其中。庆康初,经士悦举荐为帅司参军事。此间撰《武学规矩》一书,提倡国家大兴武学,以抵御外部侵略。庆康新政败,士学士贬谪地方,簋璧之辞官归乡,依旧苦读勤教,并参议朝政至今。

若说士悦学士为倡言兴学第一人,这簋璧之便是将办学落到实处的先锋。

当时还在故乡办学,他便提出“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,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,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。”当时,大肇文学与大晟】大綦相类,鹿中殊、士悦、宗放、阳攸、梅圣臣、簋璧之等才士为了纠正太祖、太宗朝以来取士不以“体用为本”,只讲究诗词歌赋的颓靡风气,皆倡导教育革新,主张以培养通经致用的人才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。

三郎常听父亲提及诸位贤者,尤其是簋夫子,也正因为此对于应天书院心向往之,本来乃是抱着朝圣之心在此,听这老倌儿所言大感不忿。莫看三郎年幼,但是性情沉稳,也不出言驳斥,只听这老倌儿说个究竟。

宗放常将自己办学与簋夫子对比,认为自己神似而质不同,较簋夫子颇有不如。

当年,簋璧之将贯彻“明体达用”思想,渗透到教育革新之中。率先在安定书院设立经义和治事二斋,依据学生的才能、兴趣志向施教。经义主要学习六经;治事又分为治民、讲武、堰水和历算等科。凡入治事斋的学生每人选一个主科,同时加选一个副科。另外还附设小学。这种大胆尝试,即使学生能领悟圣人经典义理,又能学到实际应用的本领,胜任行政、军事、水利等专门性工作。

之后在士悦学士举荐下,又在应天府创办地方官府开设的第一所书院,这便是应天书院的由来。与此同时簋璧之大声疾呼“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”,“广设庠序之教”,大兴地方官学,它不仅可以使人才“继踵而出”,更为重要的可以“正以民心”。

庆康新政时,宣宗采纳士悦等人建议,开天章阁,与大臣们讨论招贤纳士,振兴朝纲的良策,慨然下诏全国,督促地方兴办学校。而实施者便是簋璧之等人,短短数年安定、应天、太丘、芦海这几所他亲自监督的书院便培养诸生一千七百多名。而他督造的书院规章制度经圣批,在全国推广,可以说当今大肇府监县学皆出自其法,其门生故吏也多为地方书院山长、教授。如芦海书院便是如此。

这老倌儿自然不能如此有理有据,但是言语也是由衷称颂士悦、簋璧之等人,也正因为如此,再看现如今,更觉得唏嘘。

所谓知微而见着,这老儿便把这长街内外说个通透,着实让三郎愤懑不已。

原来之所以安排在临街雅间,乃是背街那面的阁子皆不做窗户,夏日坐在里面实在闷热憋屈。好端端为何如此,也是商家无可奈何。因为若是开设窗户,那透着窗户便是一片宅院,这些宅院一个个好似一个模子浇筑出来,皆是坐北朝南,广三十步,深六十步的院落,宅第门户进去便是左右两个耳房,左边耳房有楼梯登上阁楼,这阁楼便是落在门户上面,穿过门厅乃是小院,左右厢房连着厨房茅房,正中正房左右耳房,后墙外面便是明渠。

这老倌儿说起房舍来,还真是职业习惯,简直是如数家珍,之后面沿着那分界线明渠摆开了三四十处宅院,皆是书院地产,乃是租售给书院学生居住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在下潘凤,字无双 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抗战:川军入晋,开启大将之路 帝梦未央 穿到晋朝我成了卜筮大师 三国: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红楼梦中人:贾环要翻身 浮世烟云 无耻女县令震惊朝野 大明无敌电商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