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章 四得十三失5(1/1)
第六失:忆想间断故。系念阿弥陀佛,系念西方极乐世界,那是心现行,是心系西方极乐圣境,心系弥院着度,这是安心。让我们从维上从相法上面安安稳稳,就是妥妥的啊!此处是什么?此处是第六点忆想,前面是系念,此处这个忆想是什么?是忆念、思想,属于修行的,是起行的意义,属于行动这一块儿。这一点就第点是安心,第六点是行动,是起行,这一点从前面第五点来讲,因为心与行互相是增上,心能引发行,行能辅助心。
善导大师说:“五门相续助三阴”。“五门”就是前面介绍的五种正行,这是行。“三阴”就是《观无量寿经》中所说的“三心”:深心:至诚心:回向发愿心。“五门三阴”就是“五行”和“三心”,五门相续助三阴。五行相续,五种阵型相续,助三阴。既然系念弥陀的心不相续,有间断,就要靠忆、想、行不间断来补助加强。问题来了,不是专称弥陀名号之人,心就被其他外缘所牵引,牵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弥陀救度之外。在研究《金刚经》的时候,就不可能被牵引到净土法门里去:在研究楞严咒的时候,就不可能被牵引到净法门去。这个时候忆想阿弥陀佛、忆想西方极乐世界,这个系念就断了。一向专称弥陀名号的人忆想是不间断的,间断,就是中间有断有隔,中间没连续起来。但是间断它比较粗显,相续是比较隐秘的,不是彰显在表面上的。比如说地下河,我们从地表上看,这个河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。地下河大家知道了,就是水位比较低,于是在地下流,到浅水位的地方,水又冒出来了。所以我们在地面上看的时候,发觉这个河时断时续,但是地下的水流相续不断啊!
第五条就安心这一块,他说的是不相续,因为他没有一向专称弥陀名号。本条就对于起行这一块,行动这块,安心是隐秘难知的,但是行动是比较容易彰显,能够一眼就明了的。有间断就容易障碍阿弥陀佛救度我们,这就导致往生可能打折扣啊!就像一块大的金属块,导电性能非常好,你咔给它中间剪断,剪断以后中间加了橡胶啊、加了泥土、加了泡沫,这些东西不导电,电流就受阻,那电力就发挥不了,障碍了。我们现在冬天许多人家喜欢装地暖,地暖是把水管排在房间地板下面,排在房间墙上,然后有一个大的锅炉,把热水烧好以后,通过管道送到房间各个角落,于是房间里面特别暖和。一天二十四小时供暖,哪怕是大冬天走进去你只要穿短袖就行。但是如果说管道里面有气体,气体出不去,它是密闭的管道,气体就会把流水隔断掉,那这个流水流转就不通畅,于是有气体那一段就是凉的,它不相续。
称名念佛,“南无阿弥陀佛”这个名号是为了阿弥陀佛的,这是阿弥陀佛大愿力的导体,就是这句佛号。专修念佛法门,一向专称弥陀佛号,这个弥陀愿力就直达称念佛号的众生的心中,弥陀的光明就摄受不取,光明摄受念佛之人不舍。但是如果说我们中间非要停下来,研究一下别的净土以外的经典,研究一下别的净土以外的各种教法、各种经咒,好了,断了。就像刚才的比喻一样,这个电的不良导体和刚才的比喻一样,在供暖的水管中间,好几段气体出不去,于是在那个位置弥陀光明就不能摄受,于是往生就可能打折扣,所以这个叫忆想间断故。
第七:回愿不殷重真实故。世尊在《观无量寿经》中提出,往生要具足三心,三心者:至诚心:深心;回向发愿心。至诚,是真实实实在在的真诚之心。深心,是深切殷重之心,深信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,久远劫以来,百劫千生求出无期。深信阿弥陀佛大愿救度,真实不虚。回向发愿心,就是真实决定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心。善导大师说:若少一心,即不得生。这三心少了一心,往生就有困难了。回愿就是回向,发愿百年之后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不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的净土学人,这些人愿意往生吗?愿意。虽然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但是善导大师怎么说?他说,这叫心不殷重啊!回愿不殷重、不殷切、不扎实、不真实,少了那么点深心。殷重少了,不殷重,深心就不具足啊!不殷重真实,不真实就是少了至诚心。少此二心,回愿心也成就不了,前面没有深心,没有至诚心,这回向发愿心肯定打折。这一下三心都缺,或者说三心都有,但是都不具足,都打折扣,那往生就不定,所以百中稀得一二,千中稀得三五。但是专修念佛,一向专称弥陀佛号,回向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,它是殷重真实的,所以决定往生。
有人疑问,你怎么知道没有一向专称弥陀佛号的人,他就是回向回愿不殷重真实啊?就是因为善导大师这句话吗?善导大师离我们一千多年了,你真的认为就是这么回事儿?凭什么呢?我们想想,因为他不是一向专念弥陀佛号,我相信他就是在心里面求愿生西方极乐世界,但是因为他不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,他在行为、行止这一块,牵到弥陀净土以外去了,跑到阿弥陀佛以外去了,那这个心与行相违背、不相应。虽然他也回向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那是不是就打折扣,就不够殷重了。心若殷重真实,必然心与行是一致的。心口要一呀,心口如果相违,心行如果相违背,并且有抵触的地方,有冲突的地方,或者是有部分冲突、部分抵触,那就一定不是完全一致,那我们可以分析,从他的行为上来讲,他的心不殷重,有可能自己都没有感觉到这一点,这是最可怕的。
笔者原来就没感觉到这一点,原先我就喜欢翻翻《楞严经》,翻翻《华严经》,翻翻《楞伽经》,反正哪个师兄说那个经挺好的,而且很深、很复杂,我就想去学习一下。那我当时想不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?我也想。但是,是不是够股重、够真实呢?现在回想起来,我当时自己都没发觉,其实是不够股重、不够真实。而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的师兄,安心起行,都在弥陀净土,心行相应、心行一致,互为增上,所以回向发愿心一定也是殷重、真实的。一个真心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总是希望称念:南无阿弥陀佛,能够念念相续不间断,他不会用其他法门、其他经典来干扰自己、来夹杂自己。既然其他经典、其他经咒、其他法门有可能会导致自己净业受到干扰,你还要把一部分修行时间分拨出去,结果还导致我们自己的修行打折扣,那他会这么干吗?如果这么干,只能说明心不殷重。心果真不重,就会把时间浪费掉;心若股重、真实,一定将所有的时间用来一向专称弥陀佛名。只要有时间,我就: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。只要有修持,我就围绕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:阿弥佛,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。这才代表这颗心股重,这一颗心没有分心,重真实。故善导大师说:“回愿不殷重真实故”,没毛病,完全正确。
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