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五章 力挽狂澜的国之栋梁(1/2)
第95章 力挽狂澜的国之栋梁
、
“建议南迁之人,该杀!”
这可能是大明历史上最振聋发聩的话语了!
在六百多年前,一副干瘦的身躯,堪称大明的脊梁,用一己之力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重担,
因为他一个人的承担,使得大明的国祚延长了将近二百年。
我们总是在想,如果当时没有如石灰一样的于谦,大明朝又将何去何从呢?!
这是我们后世晚辈的疑问,同时也是洪武朝大明君臣的疑问。
也许是历史无形的巨手想要推醒蒙在鼓里的大明君臣。
此时的画面终于转移到了没有蓝玉参与的大明朝堂。
于谦,一个瘦弱的小老头,比影视剧中的形象普通了不止一个层级,然而,大明历史中的他,顶天立地!
正统十四年的那个秋天,当全体大臣都嚷嚷着南迁之时,于谦站了出来!
一句:“建议南迁之人,该杀!”
挽救了大明的命运!
他曾经被王振整得两次入狱,然而,两次都因为自己的清廉而迫于舆论压力被放了出来。
绢帕蘑菇及线香,
本资民用反为殃。
清风两袖朝天去,
免得闾阎话短长。
是他对自己做人的写照,同时也是他为官的证明。
于谦,一个瘦弱的,其貌不扬的小老头儿,站在代理皇帝朱祁钰的龙台之下,
“京城,是天下的根本,如果就此迁都,大势必然不可挽回!
难道诸位忘记了宋朝南渡的事情了吗?!”
“三百多年前,北宋朝廷和今天的大明何其相似?!
都是兵败不久,
都是京城空虚,
都是人心惶惶,也都是你们这样一群懦夫,投降逃跑的言论甚嚣尘上!
本部想要说的是,今天,我们的境况比北宋更加不堪,
因为我们的皇帝陛下落入了敌人的手里!
如今我们面临的是,愈打不能,投鼠忌器,所以,你们认为我们陷入了绝境?!
迁都,不就是逃跑吗?!
什么时候,我堂堂汉家儿郎,面对无耻的蒙古鞑子,也沦落到了逃跑的地步?!”
画面中的于谦恨铁不成钢的悲愤,让画面外的大明君臣深有同感!
他们都是从战场上趟着血河,踩着尸山过来的。
怎么可能咽的下这口气?!
当初就算是面对陈友谅六十万大军,他们也没有人退缩!
更没有人敢提出逃跑!
什么保存实力?!
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!
不嫌害臊吗?!
将军百战死,壮士永不归!
又何妨?!
也不能让区区蒙古鞑子给吓死吧?!
没想到大明建国仅仅过去八十多年,那些人的骨头就变得如此脆弱,不堪一击!
不止是可耻!
还可恨!
更可怜!
又可悲!
此时画面中的于谦站在众人面前,用鹰隼一样的眼神盯着站在下边仅剩的朝廷班子成员:
“国家兴亡,我来担当!
宁正而毙,不苟而全!
殉国忘身,舍生取义!”
三句话震耳欲聋!
吏部尚书王直,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于谦:
“我,吏部尚书,发誓跟随于公,誓死保卫我们的家园!”
“我也发誓,跟于公共进退,无论生死!”此人叫商轲,是大明朝的一位连中三元者。
后来的宪宗重臣。
“我也支持于公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